血细胞分析报告范例6篇

时间: 2023-11-01 05:56:57 |   作者: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在国内检验科迅速普及,使血常规检验的参数逐渐增多,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参考数据,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分析仪的快速的提升,使血常规检验进入了新阶段,这是医学检验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血液分析仪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应引起格外的重视。本文就笔者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就血液分析仪与白细胞镜检结合运用的经验,与同行交流。

  目前,各类血液分析仪主要完成两大功能,一是细胞计数功能,二是细胞分类功能。根据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类:电阻抗法和光散射法。国内实验室特别是基层实验室用的多是电阻抗法,故在此简述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在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原理。根据电阻抗的原理,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产生的脉冲大小有明显的差异,依据这些脉冲的大小,可对白细胞进行分群。仪器可将体积为35-450fl的血细胞,分为256个通道 (channel),每个通道为1.64fl,根据细胞大小分别置于不同的通道中,从而显示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经溶血素处理后脱水的血细胞体积大小,取决于脱水后细胞内有形物质的多少。淋巴细胞为单个核细胞,颗粒又少,细胞小,一般在35-98f1;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多,颗粒多,胞体大,多在135-350fl;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多在98-135fl,称为中间型细胞。因此根据细胞体积大小,可初步确认相应的细胞群:第一群(35-90fl)是小细胞区,主要分布的是淋巴细胞;第二群(90-160fl)是单个核细胞区,也称作中间细胞,最重要的包含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核左移的各阶段幼稚细胞或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第三群 (160fl以上)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白细胞各亚群的百分率;如果白细胞胞各亚群的百分率与同一标本的白细胞总数相乘,即得到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可见,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只是根据细胞体积的大小,将白细胞分成几个群体,在一个群体中可能以某种细胞为主(如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但由于细胞体积间的交叉,可能还有存在别的细胞。因此,习惯上称为“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是不够确切的。建议使用“三分群”一词描述电阻抗法血液分忻仪的白细胞分类。

  高科技术联合检测和电子计算机在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使血常规测量参数不断增多,检验速度快,自动化程度较高,便于标准化操作,有利于质量控制,结果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但国内基层医院使用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较多,受限于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原理,对细胞分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不能识别各种异常血细胞及血液寄生虫,这是仪器分类不能代替的主要表现。

  3.1少部分检验人员基本功较差,过分依赖仪器,缺乏对血液分析仪原理的了解,对异常结果未作全面分析,盲目发出检验报告,使检验质量有所下降。

  3.2个别检验人员对仪器的性能掌握不完全,就急于上机操作,对白细胞直方图分析不够,不了解异常报警的含义,对于要不要显微镜检查,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3.3有少数实验室自从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只要医生未注明,不再做显微镜检查,仅凭血液分析仪发出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报告,从而造成漏诊或误诊。最常见的漏诊和误诊是仪器报告中间细胞增多,镜检为白血病细胞;仪器报告淋巴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幼红细胞;仪器报告中性粒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仪器报告小白细胞(W-SCR)增加,镜检为异型淋巴细胞等。也有的漏检疟原虫。

  3.4由于厂家或销售公司对产品夸大宣传介绍,使有些检验人员误认为仪器分类结果可替代镜检分类,造成了检验人员忽视血常规的形态学观察。

  4.1加强实验室管理。建议各单位在购进血液分析仪后,科室负责人不仅要对仪器有充分了解,而且对临床需求情况也要熟知。要选派素质较高、综合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手册中应包括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明确规定白细胞分类过筛后不能发出报告的标本,要进行染色镜检。防止由于忽视形态学观察而造成漏检或误诊,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4.2重视岗前培训。通过上岗前培训可使先进仪器能获得正确使用,充分的发挥仪器的功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分析直方图和散点图的变化规律,掌握异常报警的含义和对仪器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3强化质量控制意识。要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质量控制贯穿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过程。健全发报告前复核制度,要由经验比较丰富、基本功扎实的检验人员复核,尤其要强调显微镜检查。在质量控制中要将仪器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进行比对。对于白细胞系直方图的高峰、缺峰,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等,显微镜检查常可解释异常图形和异常报警,而对仪器无法辨别的细胞,可通过镜检来确认,应该说,形态学观察是最重要和关键的复核,也是主要的质控内容之一。

  4.4加强基本功训练。应加强三基训练,熟练掌握血片染色技术和质量控制,对正常白细胞、异常白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形态能正确识别,。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由于其具有可信度高[1],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得到普遍使用, 并且近年来通过医院网络直接由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通过医院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仪器结果通过医院内部网络直接报告给临床医生,血细胞显微镜检查逐渐被临床诊断中淡化、忽略, 也增加了临床误诊率,我们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警示信号进行显微镜复查,了解警示信号与显微镜检测之间的关联,具体汇报如下。

  1.1 仪器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Sysmex XE2100(日本东亚),工作原理: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采用电阻抗原理进行, 白细胞分群计数采取流式细胞技术半导体激光原理, 能够对发现的异常细胞发出警示信号。双筒显微镜采用O lympus CX31用于血细胞显微镜分析。

  1.2.1 标本 来源于本院门诊进行全方位检查患者5866份,于采血后2 h内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是近年来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等特点,及早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治愈和延长生命有着重要的价值。血常规的检查在白血病的早期发现中起到很重要的初筛作用。但由于血常规标本影响因素较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不能克服各种干扰,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为避免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白血病患者漏诊,对异常报告患者的样本必须复核确认[1],本研究对本院2010~2011年门诊20 860人次血常规异常患者血液涂片分类发现15例白血病,与骨髓结果一致。现报道如下:

  迈瑞-5380血液分析仪和配套溶血素、稀释液、清洗液(深圳迈瑞有限公司),瑞氏-姬坶萨染色,台湾贝索公司。

  本院2010~2011年门诊患者20 860人次,EDTA抗凝管抽取2 mL静脉血,混匀,上机检测。

  从20 860例门诊血常规中检测出白血病15例,检出率为0.079%。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8~78岁,平均47.7岁,全部经本院检验科或其他上级医院确诊。15例白血病患者血常规改变见表1。

  由表1可见,15例白血病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患者13例,占86.7%,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在15例白血病患者中,仪器警示有异常白细胞患者共13例(86.7%),而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患者白细胞正常,仅提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但直方图显示异常;还有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M3)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仪器警示及散点图均提示嗜酸粒细胞异常升高,而人工镜检复查显示以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表现为正常血细胞生成减少,周围血细胞发生质和量的异常,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制的增生、浸润,并损害各种组织,产生不同症状。由于患者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就诊时主诉症状各异,时常发生白血病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各种血细胞计数技术的不断被发明,多功能、多参数、多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出现提高了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测水平,它不仅改善了实验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提供了许多新的实验参数,对某些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现在国内大多数医院使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迈瑞-5380采用库尔特原理检测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目以及体积分布;采用比色法测量血红蛋白浓度;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实现精确的白细胞五分类。但由于白血病细胞具有多态性和复杂性,致使血细胞数量和成分变化,引起血常规检查中一些列指标异常。如存在大量异常细胞时,仪器不报告白细胞分类结果;而存在较少的异常细胞时,仅显示提示性的报警信号。因此检验人员熟悉警示信息和重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尤其重要[4]。所有门诊检验人员对白细胞计数异常,出现报警信号,无分类结果、中间细胞比值增高的标本以及白细胞直方图显示异常的患者,必须涂血片复检[5]。

  本次试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仪器警示信息对检出异常细胞有较高的提示功能,15例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直方图中,仪器警示有异常白细胞的为13例,占86.7%,但由于白血病标本影响因素较多,仪器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在所难免,有2例白血病患者仪器仅提示淋巴细胞增多和嗜酸细胞增多。可见仪器血常规结果无法替代血涂片镜检分类[6],只能作为筛选。对于血常规异常的血标本必须做涂片镜检[7],应建立复检制度,将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列入血常规工作之中[8],避免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白血病漏诊,来提升检验报告质量。

  [1] 袁远,方美丹,纪东辉,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常规异常检测结果2例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3):629-631.

  [3] 姚东平,王祖蓉.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诊断白血病的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5):578-580.

  [4] 王肖霞,夏雯丽,杨蓉蓉,等. 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的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2007,25(5):397-398.

  [5] 李伟皓,李顺义. 血涂片检验用于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28(1):59-62.

  [7] 洪英,董玉英. 血液分析仪检测血象时应对异常结果样本做涂片镜检[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311-312.

  输血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导致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意外的反应,按主要症状与体征分为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及细菌污染反应等[1]。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输血服务的品质,合理地进行成分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成分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笔者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输血报告单及临床输血后的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情况做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了成分输血的病例13569例,收集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的78例进行统计。年龄6月-84岁,其中男38例,女40例,首次输血65例,再次输血13例。

  1.2 方法 通过输血科发血记录,输血记录报告单及临床输血后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进行统计分析。输血后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医生按照《输血反应回报单》进行填写,在24h内反馈给输血科。

  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一种无法替代的重要手段,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输血还具有消极的一面,不但可能传染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而且还可能会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分为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二大类。过敏,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等就是输血时很常见的免疫反应。

  本统计结果为,本院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与卿文衡[2]等统计的0.5%和邓梅英[3]等的0.66%相近,但低于邱威等[4]报道的1.12%。可能与我院在临床输血中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输血指南,做到“能不输血就不输,能少输血就少输,必须输血就输成分血”输血理念有关。

  在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表现中,以发热和过敏最常见,其中出现发热的比例为41%,主要由输注红细胞悬液引起。引起发热的问题大多是血液在储存期间,血液制品中白细胞活化产生并释放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所导致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另一方面白细胞和血小板溶解破坏后,释放内源性致热源,也可引起发热。降低输血时出现发热的有效方法是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有研究证明,通过离心去白膜、洗涤和过滤等方法去除90%以上的白细胞,可大大降低发热的比例,并且还可以明显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5]。本次统计中所有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患者没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是洗涤红细胞去除了白细胞和血浆。

  统计结果为,引起过敏反应的比例占输血不良反应的55.1%,临床主要体现为荨麻疹,大多因输注血浆所致,其次为输注血小板。有研究认为引起过敏的问题大多是血制品含过敏物质、血浆中的白细胞活化产生的生物物质、患者多次输血产生过敏抗体或本身缺乏IgA的过敏体质引起[6]。本统计结果还显示自体输血的病例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是最安全的输血方法[7]。

  综上所述,输血不良反应临床主要体现为发热和过敏,其中输注红细胞悬液主要引起发热反应,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以过敏为主。自体输血是最安全的输血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大力提倡自体输血。输注去除白细胞的洗涤红细胞,能够大大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1] 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0.

  [2] 卿文衡,唐业华,吴华.58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86-2388.

  [3] 邓梅英,宁芳,陈宇.输血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4):612-613.

  [4] 邱威,黄玉香.输血不良反应8532例情况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2-63.

  [5] 熊志高,罗贤瑞,李鸣.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质量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129-130.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实验仪器在临床实验室的广泛应用,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已发展成全面质量管理(TQM)[1],管理内容有影响分析结果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即是要保证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分析后质控即检验报告的确认,至关重要。全血细胞分析采用的是全血标本,对于一些由标本状况引起的误差,只能在分析后利用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分析原因,纠正误差。笔者收集了数例由各种标本状态导致检测结果产生误差的报告,做多元化的分析研究,以探讨如何加强分析后质控,提高审核结果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现分析如下。

  1.1资料来源收集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所门诊患者、健康体检者的五分类全血细胞分析报告,包括溶血、脂血、黄疸、小红细胞等标本。

  1.2试剂与仪器五分类全血细胞分析检测采用日本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仔细的检测,试剂为原装进口配套试剂。结果校正采用手工计数法,手工法试剂为自配试剂。

  1.3方法仪器法:用原装配套的校准品定期校准,质控的检测结果均在控后检测标本,所测标本在2h内完成检测。手工法:黄疸、小红细胞标本分别用白细胞和血小板稀释液稀释标本后,充入计数池内进行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脂血标本用等量生理盐水或稀释液洗涤后重测血红蛋白;由抽血引起的溶血标本重新抽血再行检测。

  脂血标本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与红细胞和压积的比例不符;黄疸标本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而手工计数结果为正常范围;小红细胞影响血小板极度增高,手工计数结果为正常范围。溶血标本红细胞和压积降低,与血红蛋白比例明显不符。

  医学检验学科近年发展快速,随着自动化仪器不断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检验工作效率,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依赖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目前较多实验室都有完善的分析前和分析中质控制度,对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很看重,严格要求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储存。而分析后质量控制环节往往较薄弱,导致误差,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本文所述的三分类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由各种不同标本状况引起的误差,就要我们在确认结果的时候,认真分析,找出误差,采取手工的方法,加以校正。血红蛋白检测采用的是比色法,由于异常血浆蛋白或脂滴均可产生浊度,影响血红蛋白的比色结果[2],所以脂血标本血红蛋白(HGB)升高明显,而红细胞(RBC)和压积(HCT)不变,溶血标本血红蛋白(HGB)不变,而红细胞(RBC)和压积(HCT)明显降低,导致这些参数之间的比例明显不符。严重黄疸标本由于红细胞膜表面脂类异常,红细胞脆性降低,具有抵抗溶血素的作用,RBC不能完全溶解,导致白细胞计数假增高[3]。血小板与红细胞在同一个通道内测量,二者在体积上有明显的差异,仪器设定了特定的阈值,将高于阈值者定于红细胞,反之为血小板。但红细胞群体中的小红细胞或细胞碎片可落在血小板的阈值内,干扰血小板计数结果,使血小板假性升高,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最易碰到的。要减少由此引起的误差,就要求我们审核确认结果的人员要对各种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以及完善的制度和较强的责任感。利用结果之间各参数的联系,利用LIS系统结合临床资料做分析,加强分析后质控,不断改进实验室的工作,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和全面的检验结果。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尿液检测作为临床诊断中最常规的检测项目之一,尿沉渣的检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定位、鉴别、疗效观察和预后诊断提供依据[1]。为了进一步探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准确性,现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与光学显微镜检测比较分析,汇报如下。

  1.1 标本采集 尿样随机取自我院2009年6月~8月门诊和住院送验晨尿为检查标本1800份,其中男1020例,女780例,年龄1~88岁。所有标本均于采样后2 h内完成进行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光学显微镜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采用日本syemex公生产的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Olympus光学显微镜,8022离心机,刻度离心管,中国桂林华通MA24280KB 尿干化学分析仪,试剂采用配套原装试剂、原装试纸。

  1.3 检测方法 将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校正,并且在质控通过后按仪器说明书操作。用收集到患者洁净中段尿晨尿,经充分混合后分为2管。第1管用UF-100自动吸样并检测其有形成分。第2管约10 ml,首先用MA24280KB 进行干化学测试。对尿液应用离心机进行1 500 r/min 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留底部约0.2 ml,混匀沉淀涂片镜检。红细胞和白细胞在高倍镜下观察20 个视野,报告其平均数。管型在低倍镜下观察10 个视野,报告其平均数[2]。

  近些年,随着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全自动的尿沉渣分析仪逐渐在广大医院检验科中得以应用。由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具有操作规范化、检测的自动化、速度快、重复性好、一次可以检测多个参数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及电阻抗的原理,通过检测经荧光染色后的尿沉渣中单个细胞的荧光强度,前向散光强度及电阻抗的大小来识别尿内细胞、管型、结晶等各种有形成分[3]。UF-100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先进的尿沉渣分析系统,是集电阻、电导、氩激光流式细胞分析和荧光染色为一体,UF-100 对尿沉渣作荧光素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原理,以激光散射强度、散射波幅度、荧光强度及荧光波幅度技术识别和计数尿中有形成分,测定其荧光强度,荧光波幅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及幅度从而对尿液中有形成分进行精确计数与鉴别。从而区分各个有形成分,定量报告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和结晶等有形成分做多元化的分析[4]。操作简单,对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管型等能进行定量分析和提供散点图,UF-100 能提供红细胞的前向散射直方图,由此可将尿中红细胞分为均一型(多位肾外来源)、非均一型(多为肾小球来源) 和混和型,进而可以推断出血尿来源。在鉴别血尿来源方面,UF-100 的敏感性高于相差显微镜而特异性低于显微镜[5]。总结UF-100尿沉渣分析仪优点:可对红细胞、白细胞等尿液进行计数,作出定量报告,有助于血尿、尿路感染患者等的疗效监控;对尿内红细胞形态的鉴别,有助于临床了解泌尿系统出血部位;尿内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管型等仅能在4 h内保持稳定如时间长会影响尿液检验质量,UF-100保证大批量尿液标本检验结果可靠性改善尿液检验质量,提供可靠信息。

  [1] 马政辉.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各项检验测试的项目假阳性结果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04,22(1):67.

  [2] 文玲.尿液自动分析.尿沉渣及尿常规镜检对尿中有形成分的对比分析.中国现代医学志,2002,12(10):49.


联络帝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