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骤降原因为何?

时间: 2024-02-29 16:55:58 |   作者: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其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血小板基本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复受损的血管。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者,会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的症状;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特别是致命的颅内出血。2024年1月5日遇见血小板出现断崖式下降为3×1012/L,原因到底为何呢?

  患者女性,2023年12月29日无明显诱因忽然出现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右上肢尚能抬举,右下肢站立不稳,其余肢体活动无异常,休息后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拟以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2024年1月5日血常规检查中发现血小板为4×1012/L(如图1),PLT Flag(s)提示: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减少?

  查看从12月29日至1月5日血常规情况,发现到1月5日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呈现断崖式下降如下图所示:

  面对血小板为4×1012/L,触发血小板复检规则,一定要按照人机料法环进行分析:

  1、料:首先怀疑血细胞标本采集不顺利形成凝块,因此导致血小板骤降,查看血细胞标本无凝块(如图2),微小凝块肉眼观察不到。立即通知此科室进行重新采集血细胞分析标本检测结果一致,并且所有血细胞分析试剂在有效期内,排除试剂和标本因素。

  2、人为因素:血分析操作员近期没有更换,标本上机顺序未出现顺序错误,基本排除人因素。

  3、机:仪器未发生故障,当天血细胞分析质控在控(图3所示),每日及时对仪器来维护保养,并且当天其他标本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未出现过如此异常结果,所以初步排除仪器故障原因。

  4、法:血细胞检测原理使用流式和细胞染色结合方法,并且当天其他标本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未出现过如此异常结果,排除方法学原因。

  5、环:室内湿度达到仪器所需温湿度,并且当天其他标本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未出现过如此异常结果,排除环境和临床护士采血原因。

  通过人机料法环分析血小板结果准确可靠,立即电话与相应科室主管医生沟通,告知此患者血小板为4×109/L(如图4),同时报告危急值,否则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止血困难,严重大出血。

  EDTA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是很常见引起血小板减少原因之一,约占一般人群0.1%。根本原因是由于在EDTA抗凝剂采血后,静息状态下的血小板被活化,活化后的血小板表面的隐蔽抗原表位构象发生改变,暴露抗原决定簇,与体内的一些自身抗体结合,诱导血小板在体外的互相聚集,血小板的数值会跟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最后基于平稳。通过血常规推片显微镜下查看此患者无血小板聚集(如图5),排除EDTA引起血小板聚集。

  血细胞分析仪中为RBC/PLT为一个通道,原理为电阻抗法。正常的情况下血小板体积在2~30fl之间,当血小板3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把大血小板认为小红细胞计数,从而造成血小板检测数值降低。通过血常规推片显微镜下查看此患者无大血小板(如图5),基本排除大血小板引起血小板降低。

  冷凝集(CAS)是指由红细胞自身抗体引起的,在31℃以下与红细胞上抗原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影响红细胞技术及相关参数,在0~4℃时最强,但是随温度的升高,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解离,凝块消失。

  有研究表明血小板表面引起冷凝集的抗原,对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1-2]。通过血常规推片显微镜下查看此患者无红细胞聚集(如图5),并且冷凝集引起RBC、HCT的计数减少,直接引发MCH、MCHC的参数升高,然而此患者血细胞分析报告中红细胞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如图6),基本排除冷凝集原因。

  血液系统疾病大多数均伴有不一样的情况的血细胞减少现象,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主要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血液系统疾病有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诊断血液系统疾病需要骨髓/血细胞形态学、流式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基因组学等方法,此患者没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如图7),并且血细胞图片未曾发现异常细胞(如图8),但是不能完全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因此待排?

  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是由于某些药物引起的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不伴有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药物可通过一些机制导致血小板减少,包括直接骨髓毒性或其他器官毒性。某些药物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引起血小板降低,比如许多癌症化疗和其他疾病的细胞毒药物。下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表1)[3],结合患者病历资料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些药物,最终发现此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如图9)。查阅有关的资料发现替罗非班不良反应是出血和出现血小板减少。

  于是与主管医生联系后,暂停替罗非班并连续监测PLT数量,主管医生1月5日当天给于一个治疗量血小板输入,从1月6日到1月8日连续检测血细胞分析,1月6日血小板为52×109/L,1月7日血小板为75×109/L,1月8日血小板为112×109/L(如图10),患者于1月14日复查血小板为284×109/L(如图11),因此基本锁定为替罗非班引起的药物性血小板降低。

  盐酸替罗非班为一高效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独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抗血小板新药。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等的抗血小板治疗中,然而本品相关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非出血性不良反应(恶心 、发热 和头痛)、过敏反应。一些病例还伴随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00/mm3)[4]。临床医师在运用此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指南或者说明书使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

  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GIT)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24小时内,血小板下降幅度大且迅速,血小板在(0~40)×109/L之间,且血小板在停药后1-6天(平均2.1天)内就可以恢复至正常范围。GIT重症者可以给予血小板输注,甚至可给予免疫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治疗[5]。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若发生过GIT的患者,因其体内依然存在可导致GIT的抗体 ,故以后需禁用替罗非班类药物。

  检验科每天血常规检验测试过程中血小板数量减少较为常见,由于受干扰因素较多需要逐步分析找到原因,首先考虑采血不畅、标本凝集,其次考虑EDTA引起血小板聚集、冷凝集、大血小板,最后考虑药物诱导性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因此,碰到血小板减少时从多方面查找原因,最终找出影响血小板减少原因,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以免耽误或加重患者病情,避免医疗纠纷。

  [5]沈杰,沈卫峰.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3(3): 156-159.


联络帝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