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异纤”: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一例

时间: 2024-02-14 06:08:46 |   作者: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纤维蛋白原(Fg)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重要血浆糖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凝血因子,也是Ⅱ类肝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在凝血酶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同时作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的受体,参与血小板活化聚集反应等发挥凝血作用。正常范围为2-4g/L。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升高(超过4g/L)可见于妊娠晚期、急性感染、败血症、恶行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减少(低过2g/L)见于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降纤药和溶血栓治疗等。

  3月26日接班后我像往常一样审核凝血报告单,一位新生儿的结果使我不得不暂缓审核报告,凝血报告见图1,翻看了其历史结果,发现第一次结果也很异常(图2)。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报告(图3)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显示肝结构(图4)未见明显异常。

  患儿现病史:患儿系第3胎第2产,胎龄39+5周,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史,因母亲瘢痕子宫剖宫产娩出,无复苏抢救史,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10分钟均为10分,羊水清,脐带绕颈1周,胎盘无异常,出生体重4390g。生后测血糖1.3mmol/L,喂奶后半小时测血糖2.2mmol/L,无反应差,无发热,无气促等,拟“新生儿低血糖”转入新生儿科,入室时精神反应可,哭声响,无发热,无抽搐,无抢救用药史。

  家族史:母亲因“纤维蛋白原低”有输“纤维蛋白原”史,6岁姐姐出生后因“皮肤出血点”曾于我院门诊发现“低纤维蛋白原”现象。

  刚出生的新生儿因肝脏发育不成熟纤维蛋白会偏低点,但没有如此之低,排除了标本采集不顺、仪器偶然误差、药物干扰等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其家族史,我们提议患者做基因检测,但患者家属因某些原因拒绝了。随后我又仔细查看了患儿母亲的凝血报告(图5),发现异常的不只是Fg,TT也是延长的,再回头查看仪器上患儿及其母亲的曲线),发现Fg结果PT演算法与clauss法都存在非常明显差异。

  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应该比较接近才对,只有在高、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性或获得性的)时差异明显显著。难道患儿是一名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D)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和功能异常,但其含量多为正常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共显性(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性疾病。有文献统计55%该患者无任何症状,25%有出血表现,20%有血栓形成,也有部分患者既有出血表现也有血栓形成。

  介于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靠临床表现难于诊断,其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根据周伟杰等2020年4月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一篇关于《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的文章中提出关于CD的实验室检查:

  ①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最重要的包含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g)。PT和APTT主要是外、内源凝血系统的筛查试验,在CD患者中两者结果通常无异常。TT可能由于CD患者的Fg分子结构异常与功能缺陷抑制纤维蛋白肽A和(或)B的裂解,或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导致绝大多会延长 。在CD患者中clauss法检测Fg结果明显降低,而PT演算法大多为正常或增高。

  ②质谱分析:原理主要是将Fg蛋白质分子裂解为许多小肽段,根据裂解肽段的质量与飞行时间成正比,质谱分析仪通过飞行时间换算出这些小肽段的质量,经计算机软件构建蛋白质一级结构信息,获得Fg肽链氨基酸序列的特征图谱。此方法具有敏感度高、准确度高 、分辨率比较高、耗时短等特点,还能快速鉴别CD患者Fg缺陷类型。

  ③DNA测序:原理是使用末端标记双脱氧法,对Fg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 )后获得的产物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基因数据库中的正常Fg基因序列做比对,如发现4号染色体上FGA、FGB、FGG基因突变位点即可进行确诊CD。

  但就目前的就医环境,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开展基因检测实验,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昂贵的基因检测。因此,周伟杰等又总结出了一个最简单实用的诊断方案供我们日常检验工作者参考:

  (1)临床表现:Fg明显降低时大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少部分患者有轻度出血和(或)血栓形成。

  (2)凝血功能检查:患者Fg为PT演算法正常或增高、Clauss法明显降低,Fg抗原/活性比值(PT演算法结果/Clauss法结果)1.43,或Clauss法结果/PT演算法结果0.7;TT延长;PT和APTT通常无异常。

  (3)家系调查:绝大多数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和父母一方或其他家系成员具有相同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

  (4)基因检测:对于可疑患者,或者为了明确患者基因突变与出血、血栓形成临床相关性,可做基因检测。

  回归本案例:①关于临床表现:患儿及母亲无任何症状(母亲因分娩有输“纤维蛋白原”史;患儿因“低血糖”入院,经5天治疗观察后已康复出院),姐姐有出现出血点。

  ②该患儿及其母亲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APTT,PT正常,Fg明显降低,TT延长,Fg结果PT演算法结果/Clauss法结果是6.861.43;患儿Fg结果PT演算法结果/Clauss法结果是7.651.43。

  (1)关于FgPT演算法原理:一种基于PT反应曲线进行推导,PT检验测试过程反应体系的吸光度变化与Fg浓度呈正相关,从而间接测定Fg浓度的。首先获取全自动血凝仪PT凝固曲线的一次函数方程,再通过曲线获取反应吸光度差值,然后将差值代入方程,计算出Fg浓度;即血浆中所有Fg转变成纤维蛋白时,浊度的改变与Fg含量成正比,从而计算出Fg含量。此方法不需额外耗费试剂,在PT检测时即可自动换算得出Fg浓度。

  (2关于FgClauss法原理:是一种测定Fg功能活性水平的方法,它是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酶,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与Fg浓度呈负相关,将凝固时间与定标曲线比较从而算出Fg浓度。CD患者由于Fg分子结构和功能异常,造成其功能活性水平下降,这也是为什么Clauss法检测Fg结果会明显降低原因。

  (3)关于CD患者的治疗:该类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所以要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临床表现为出血症状的患者而言,主要应用替代疗法,即补充纤维蛋白原,可预防性输注(患儿母亲由于分娩有预防性输注纤维蛋白原),亦可在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时给予补充纤维蛋白原。而对于临床表现为血栓症状的患者,能应用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药物等抗凝药物医治。所幸的是,本案例小患儿及其母亲暂无任何症状,基因确诊对他们来说意义已不重要了。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大家常常会碰到各种异常结果。但作为一名检验人员,我们要用我们的慧眼去辨别结果的各种可能性。例如碰到这一名小患儿,我刚看到结果时第一反应是检查标本是否凝固(之前遇到太多新生儿标本凝固导致Fg假性降低病例),排除标本非凝固原因后我又查看了试剂及质控都没问题。

  第二反应是小患儿本身肝脏发育不好,生产Fg减少,但查看小患儿肝肾各项指标都显示无明显异常。查看患儿病例也排除药物干扰。也幸好查看了患儿的病例才发现其母亲和姐姐有同样的病因,经过请教知识丰富的同事才发现了此低Fg结果不简单。在以后工作中若碰到APTT、PT正常,TT延长,Fg明显降低,记得查看纤维蛋白原PT演算法和家系调查,万一又遇到一位CD患者呢?

  最后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临床医生,为患者服务。

  [1]周伟杰,闫婕邓,东红,等.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4):406-410.

  [2]常文露.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J].养生保健指南,2021(19):97.

  [3]叶佳佳,王东杰,周静珍,等.一个FGA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导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0,28(4):408-411.

  [5]尚红,王毓三,申子瑜.第4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00-101.


联络帝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