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吉大一院亮相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武汉战“疫”一线项发明又上热搜榜

时间: 2024-04-22 04:15:51 |   作者: POCT即时检测平台系列

  吕国悦副院长回答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关于“在武汉一线救治期间四项发明”的提问,很快上了热搜榜收获了网友的纷纷点赞与转发。

  很棒,希望这些新发明的医疗用品,被更多的国家使用,以降低医护人员的被感染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在武汉的临床一线,该院医务人员一共进行了四项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都是结合了临床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此次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除常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以外,为防止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尚需佩戴防护面屏。

  “在疗区中,由于救治仪器设施的噪音、多层佩戴帽子等,使得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听力严重受阻,语言交流障碍,无法与同事进行相对有效沟通,某些情况甚至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医疗差错。”吕国悦说,在救治工作中,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及佩戴N95口罩等问题造成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头晕的乏氧症状,极度影响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针对此问题,多功能防护面屏应运而生,该防护面屏具有语音交互功能、视频录像功能、氧气制造装置等,解决医务人员沟通交流及长时间工作乏氧问题。未来此装置能随防护服一起,在传染病防治、重大公共卫生灾害、战争中继续使用。

  在隔离区穿戴防护服的情况下,没办法使用正常听诊器进行听诊,而一些必要情况如气管插管是否准确,患者呼吸情况是否好转,是不是真的存在肺部体征,心脏是否有病理性改变等又一定要使用听诊器来进行第一手诊断资料的收集。设计的专用听诊器具有声音增强效果,是隔离区诊治的必备的医学装置。

  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除防护风险外,最重要的是医疗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咽拭子采集、有创呼吸支持时的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盥洗及护理过程中的穿刺,抽血等,都存在喷溅、气溶胶的问题。

  如何降低这些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也是保证重症救治措施顺利实施的关键。

  防喷溅隔离巾及咽拭子采集装置都是基于临床实践而提出的简便易于制作的、不影响临床操作的并且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的防护改进,由于时间紧迫,以上产品设计上尚有不完善的部分尚需进一步完善。

  吕国悦表示,这四项发明在武汉的时候都已经申报了专利。“我们在武汉期间快速形成了产品,应用到临床,既保证了重症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

  在新闻发布会上,吕国悦副院长还针对凤凰卫视记者提问的关于驰援武汉的详细情况和遇到医疗物资和防护物资短缺等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实回答。

  吕国悦表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在2月初抵达武汉,当时,所有医疗队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重症治疗的设备紧缺。2月11日,医疗队的三天,医疗队和后方联系,医院积极筹集了一些便携式的检测设备,包括床旁的超声、血气分析仪、床旁生化仪、 ECMO凝血的检测仪以及一些医用耗材物资。两台救护车星夜兼程,用两天的时间从长春运抵了武汉,而且很快投入了使用。

  为了逐步加强重症患者的治疗,医疗队又和后方联系,吉大一院紧急联络长春和上海的厂家,从两地同时向武汉运送了4台呼吸机、2台血滤机、1台ECMO等重症治疗的设备,这些设备对后期重症治疗的攻坚战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吉大一院又为医疗队增援了超声医生、麻醉科医生和2名心外科医生共4名医生抵达武汉,保证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血滤机的使用、ECMO置管这些重症治疗措施的有力进行,切实解决前方救治第一难题。

  医疗队又从长春后方紧急调配了6台便携式语音视频设备,分别放置在了隔离区、工作区和驻地宾馆,实现了三方区域的互联互通,医生可以用手机端直接查看自己患者实时情况。6套视频语音设备在武汉救治的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救治方便,也提高了医疗队的救治效率。

  危重症救治达到一个攻坚阶段的时候,医院再次将一台没有开封的ECMO从长春运抵到武汉并马上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我们在武汉工作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医院分四批次运送救治设备,用最短的时间保证了前方救治设备的充足。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救治设备、检测设备和医疗力量十分的充足,所以为我们在武汉前方攻坚克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保障。”吕国悦说。

  中国吉林网梳理,截止目前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援鄂医疗队、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和援鄂医疗队先后出席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作为援鄂医疗队中的重要一员,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并介绍在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情况,足以印证了吉林省这支在驰援湖北期间创造多项“吉林之最”的中坚力量的硬核医院实力。


联络帝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