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血小板消失术”你遇到过吗?

时间: 2024-04-01 04:05:59 |   作者: 产品中心

  血小板(platelet, PLT)来源于骨髓中的巨核细胞,静息状态下呈双凸蝶形,由细胞膜包裹着含颗粒的胞质[1]。平均直径2.4um,平均容积7.2fl。正常状态下,血小板在血管内以单个形式循环并不与其他细胞类型和其他血小板相互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层损伤时,血小板可黏附到受损的血管内皮上,相互聚集,促使凝血酶的生成。最终通过形成血小板血栓和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达到止血的作用。血小板在止血血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全血中血小板的浓度,血小板计数是止血凝血检查最常用的实验之一[2]。

  去年9月26日下午我如平时一样正在忙碌地处理着日常工作,审核血常规报告时忽然出现了三个醒目的红色“危急值”提醒。仔细一看都是血小板极低接近于0x109/L,血小板直方图也几乎与基线重合,仪器无血小板聚集相关报警。

  检查标本、仪器、试剂、质控均无异常。推片镜检,镜下也未查见血小板,此时是不是就该按流程报危急值了呢?但同一时间段出现三个血小板危急值,而且都是门诊患者,其中一个还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心中疑惑: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于是挨个询问患者有无血小板减低相关病史、出血症状等。均予以否认,遂说服该三位患者采末梢血复查血常规,末梢血血小板结果均为正常。且对比前后两次结果只有血小板差异明显,其他两系结果无明显差异。

  那么,疑问来了:血小板去哪里了呢?标本无凝集,推片镜检也未见,排除EDTA依赖。难道是采血管的问题?自此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疑问!

  10月30日这天,一个实习同学拿来一个被离心了的血常规标本,顿时幡然醒悟,上次的未解之谜难道是因为……

  如上图所示,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几乎与基线重合,仅提示“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无其他血小板相关报警信息。

  两次结果对比不难发现重抽血标本与被离心标本血常规结果中红细胞相差无几,白细胞相差不大,而血小板差异极大。

  那么9月26日上演“血小板消失术”是这个原因吗?于是又随机选取了一个标本做验证,离心前后两次结果对比如下:

  由此可知离心确实对血小板结果影响巨大,和9.26的案例如出一辙,看来离心确实是这两次“血小板消失术”的“幕后真凶”。

  但是离心后未检出的血小板到哪里去了呢,既然仪器和混匀后手工推片都没检测出血小板,那么试试看去它的“老巢”找找看呢。

  我们都知道抗凝标本离心后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为“血浆层”、“白细胞及血小板层”、“红细胞层”,离心后取“白细胞及血小板层”推片镜检看能否检测到呢。

  让血液自然下沉,肉眼看血浆还有点点红色时,将全部血浆吸出来,离心,去掉大部分上清,混匀后涂片。

  本次案例起初由三个门诊病例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出现危急值引发关注,当时血小板减低且仪器无明显报警,推片镜下也未见聚集,但患者均无血小板减低相关病史及临床表现,重采末梢血查血小板均正常。10月30日被告知是离心后,顿时幡然醒悟,随即做了验证,倒推回去应该是新轮岗的实习同学误将此三个血常规标本与生化标本一起离心了,随后混匀拿来做了血常规。

  血小板具有黏附与聚集的功能,离心处理后的血液标本会增加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使得血细胞分析仪对已黏附与聚集的血小板现象没有办法进行准确的识别,因此导致仪器的检测值低于血液细胞中血小板的真值。

  至于本次案例中仪器无相关报警信息和推片镜检均未找到血小板踪影,原因是离心使血小板聚集得太厉害了,仪器吸样和推片镜检均是随机吸取很少量的血液进行仔细的检测,聚集的血小板刚好没被吸到,导致仪器和手工推片均未查见血小板聚集,“消失的它”并非真正消失,而是在仪器随机抽取检查的过程中抱团侥幸躲过了,最终经过集中、严密地筛查找出了它们。

  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实验诊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在危重病患者临床病情及进展监测中亦具备极其重大的临床意义[3]。而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大血小板、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EDTA依赖、药物,还有高镁血症等均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4-5]。应注意检验前(标本采集、运送、前处理等)、检验中(仪器、试剂、质控等)、检验后(报告审核、结果分析)的全面质量控制。

  本案例中,血小板因标本被离心使结果出现危急值差点导致非常严重的医疗事件。在日常工作中,作为检验师应该全面系统了解临床各个项目的检测原理和干扰因素,对异常的检验结果,不能单纯依赖仪器,本案例中仪器就没有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报警。审核报告时,除了参考仪器数据外,还需结合患者病情、临床治疗情况等综合分析,必要时需采血复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1]许文荣,王建中,王鸿利等.《临床血液学与检验(2010年5月第4版)》.

  [3]任亚萍,胡敏,李荣华.提高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减少假性血小板降低现象[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6,4(3):143-146.

  [5]王霄霞,夏薇,龚道元等.《临床骨髓细胞检验形态学(2019年4月第1版)》.


联络帝迈
返回
顶部